開平“建筑之鄉”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,與僑鄉密切相關。它始源于清代中期,開平已有人到國外謀生,世代相傳,華僑眾多。他們身居異國,魂系祖國,桑梓情深,赤子丹心,愛國愛鄉。尤其可貴的是他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艱苦創業,勤勞儉樸的優良傳統,稍有積蓄,便回家鄉置業興家,蓋房建樓。并獻計獻策,出資出力,修橋筑路,立村建埠(墟),興辦文化教育事業。據有關史料記載,建國前開平的全部建筑物,僑資占80%以上。由于華僑支持家鄉建設,使開平建筑史上先后形成了兩個“興旺時期”:一是在本世紀二、三十年代,全市各地普遍建造碉樓,主要是“籍避社賊之憂”,即為“防賊”。那時由于軍閥割據...
2010年,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超過江門市平均水平,有6項指標增幅排在江門地區前列,7項指標增幅在江門地區實現進位。其中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00.14億元,比上年增長14.36%,增幅創15年來新高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9.18億元,比上年增長24.25%,增幅創7年來新高,年增長11.13%;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.89億元,比上年增長29.26%,增幅創17年來新高,年均增長17.11%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.3%和14.9%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.06億元...
面對國際金融海嘯,為幫助企業克服當前經濟困苦,促進我市經濟平穩快速發展,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謝伯欣召集市府辦、監察、財政、經貿、勞保、物價、水利、國稅、地稅、工商、質監、審計、環保、衛生、安監、規劃、信息產業等有關部門負責人,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,結合我市實際,商討減輕企業的社保繳費負擔、從低收取行政事業性收費、對困難企業緩征堤圍防護費、減征土地使用稅、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企業支持、設立鼓勵企業發展專項獎勵、規范涉企檢查和處罰、開設專門的企業反饋投訴渠道等 ...